媒体报道
“全力做好‘产、水、文、人’四篇文章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“提升人文‘三水’”
  • 信息来源:泰州新闻网
  • 发布日期:2025-11-20 15:01
  • 浏览次数:

11月19日,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的“全力做好‘产、水、文、人’四篇文章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召开,聚焦“提升人文‘三水’”,市文广旅局党组书记、局长周焕祥发布相关情况,并与市商务局、市体育局、兴化市及海陵区有关负责同志共同回答记者提问。

泰州,一座被淮水、海水、江水滋养的千年古城,“三水”不仅勾勒出她的灵秀肌理,更孕育了独特的人文“三水”。

近年来,泰州坚持以文促旅、以旅彰文,推动人文“三水”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文化强市、旅游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,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。

厚植文化根基

激活历史文脉生命力

文化是城市的灵魂,文脉是发展的根脉。泰州始终把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作为基础性工程,让历史文脉在守护中延续,在创新中发展。

“推动人文‘三水’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是泰州建设文化强市、旅游强市的核心路径,更是我们扛起文化使命、赋能城市发展的责任担当。”周焕祥表示,泰州是座有戏的城市,红色文化、戏曲文化、非遗文化等资源得天独厚,必须坚持“保护第一、传承优先”,让历史资源活起来。在品牌塑造上,泰州深耕特色文化资源,打造了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IP。围绕“海军诞生地”红色品牌,构建“两馆一园”联动格局,海军舰艇文化公园与人民海军诞生地旧址、纪念馆相映成趣,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。作为“梅郎故里、戏曲圣地”,泰州连续举办17届梅兰芳艺术节,组建专业京剧团,建成63家“泰有戏”小剧场,创排《梅兰芳·丹桂记》《杨根思》等精品剧目,其中淮剧《潜行者》斩获省级文华十佳剧目奖,让戏曲艺术在活态传承中焕发新生。

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,让历史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。泰州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60处、非遗代表性项目384个,通过践行“保护第一、传承优先”理念,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288处,兴化草堰港遗址入选“考古中国”重大项目。创新开展“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”等活动,培育泰州木雕、兴化木船等非遗特色产业集群,50余家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和工坊,让古老非遗在当代生活中焕发新生。

海陵区副区长汤荣祥表示,作为泰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主要承载地,海陵坚持“修旧如旧”,完成北山寺、笔颖楼等11处文保单位修缮。在历史地段保护上,坚持“小尺度、渐进式”理念,倡导居民自主更新、自主修缮,创新推行“街巷共议制”,推动“被动保护”向“主动共建”转变,让古城肌理在保护中延续烟火气。

强化项目支撑

拓展文旅产业新空间

项目建设是文旅高质量发展的“强引擎”。“十四五”以来,77个亿元以上文旅项目落地生根,累计完成投资超250亿元,转化为凤城河长岛枫叶岛的斑斓景致、姜堰暴宝庄园的亲子乐趣、蜂奥智能制造工业旅游区的新奇体验。11个省重点文旅项目、超1700万元省级以上专项资金支持,为泰州文旅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;今年10个签约项目、3个新增省重点项目,更预示着未来的发展潜力。

区域合作的深化让泰州文旅“朋友圈”持续扩大。泰州全面融入上海大都市圈,在沪举办系列文旅推介活动,参展长三角文旅惠民市集等重要展会,与上海市旅游行业协会、锦江国际集团等深度合作。全年上海来泰游客人数稳居外省游客榜首位,长三角客源市场基础坚实。

康旅融合的创新实践则开辟了产业发展新赛道。作为全省首批唯一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,泰州成立生态康养旅游产业联盟,评选18家市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,引导龙头医药企业开发养生茶饮、药膳膳食等特色产品,推出四季康养旅游线路。里下河农林文旅康养产业融合试点的推进,正让“药、医、养、食、游”跨界融合的优势充分彰显。

焕新消费场景

激发文旅市场新活力

以市场需求为导向,泰州不断创新产品供给、优化消费体验、强化品牌营销,让文旅市场持续升温,让“泰州泰美 泰想你来”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。

品牌创建成果丰硕,优质文旅资源不断涌现。兴化市获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沙沟古镇创成国家4A级景区,乌巾荡度假区成为省级旅游度假区。目前全市拥有44个A级旅游景区、2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、5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,兴化市东罗村更是入选联合国旅游组织世界“最佳旅游乡村”,成为江苏唯一获此殊荣的乡村,为乡村旅游发展树立了标杆。

消费活力的持续释放,源于多元场景的打造。“文旅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,也是展示城市魅力的重要窗口。我们始终锚定‘提振消费信心、释放消费潜力’目标,让文旅消费既有热度更有质感。”市商务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杨昊珺表示,商务部门以活动为牵引,激活消费节点,今年策划举办“泰享消费”系列活动100余场,国庆期间的“万金乐市集”还登上了央视《新闻联播》。依托“苏超”赛事流量,推出“足球大集”“早茶吃嗨”等特色活动,布局120个大屏观赛点,带动商场、夜市客流量增长超40%,营业额提升25%以上。

全方位营销矩阵让泰州文旅影响力持续扩大。聚焦早茶、花海、会船、美食等泰州元素,统筹运营北京、上海等5个泰州旅游推广中心,在国家、省级重点媒体开展系列宣传,持续运营携程、美团、同程“幸福泰州”文旅品牌馆,平台宣传曝光超6100万人次。同时,紧扣“苏超”赛事优化改版“泰州文旅”抖音号、视频号,今年以来发布短视频1100余条,全年播放量超过10亿次,抖音粉丝量从2.9万增至40.6万,增长量位居全省文旅抖音号首位。

兴化市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陈林峰介绍,兴化借力“苏超”引流,策划“寻找苏超‘水浒108将’”网络互动活动,吸引260万人参与,同时,做足“赛事+”文章,在“啤酒龙虾嘉年华”、各大景区中开辟“第二现场”,成功点亮城市“夜经济”;国庆期间凭借“蟹文化”和“水浒文化”的融合,“品蟹赏菊”活动卖出18万张票,是2023年的近3倍。

深化融合创新

擘画“十五五”发展新蓝图

站在新的发展起点,泰州锚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部署要求,系统谋划“十五五”文旅融合发展路径,推动文化旅游更广范围、更深层次、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。

放大“苏超首冠”效应成为重要抓手。“泰州队‘苏超’夺冠创造了建市近3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破圈爆点,为泰州带来巨大的城市荣耀和流量关注。”周焕祥表示,泰州将推出“跟着冠军游泰州”产品体系,设置“冠军号”游船和冠军主题打卡点,设计冠军精神溯源、冠军红色基因、冠军水城生态、冠军滋味美食等精品线路,开发潮流车贴、时尚玩偶等文创产品,通过场景打造、文化体验、流量转化,全力书写“苏超夺冠”后半篇文章。市体育局副局长薛兰梅表示,将深挖“苏超”精神文化外延,讲好本土足球故事,开发体育文化文创产品,推动“文化+体育”深度融合。

业态融合创新持续深化。泰州将拓展“文旅+百业”“百业+文旅”模式,推进文旅与农业、工业、生态、人文等领域深度融合。以溱湖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为抓手放大生态优势,推动文物非遗与景区深度融合打造文化体验高地,培育体育赛事、文化演艺等新业态。薛兰梅介绍,体育部门将持续办好“泰马”“泰铁”等特色赛事,把凤城河、古街区等文化地标融入赛道,让体育赛事成为展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。

消费场景将更加丰富多元。立足美食、大健康、曲艺文化等资源禀赋,泰州将持续办好品牌活动,培育“跟着赛事去旅行”“跟着微短剧去旅行”等新产品,丰富“夜泰美”夜间消费和“微周末”短途度假供给。

区域联动协作不断加强。泰州将推进全域文旅资源协同开发,推动大江风景、城河风情等串珠成链,发挥东罗村示范效应实施乡村旅游提质行动,推进凤城河等创建国家级品牌。汤荣祥表示,海陵将持续活化文脉资源,打造“南唐里”等文旅新地标,让“海陵烟火气”成为最动人的文化品牌。陈林峰介绍,兴化将以4.56亿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资金为杠杆,升级郑板桥故居等阵地,推进水浒主题实景演出,让文化资源立体呈现。

“三水”悠悠,文脉绵延。泰州正以柔软的匠心守护历史,以灵动的创新拥抱未来,让人文“三水”在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,滋养出一座更具魅力、更有温度、更富活力的文化旅游名城,为江苏高质量发展中部支点城市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“三水”灵气与文化力量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分享到